当前位置: 热点 >

齐鲁最美人物·最美职工|以科技创新点燃传统产业新生之火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发表日期:2023-04-28 08:16:46

帮助长期服役的设备“重回青春”,让传统技术在新领域项目成功“破冰”,这些“不可能”被他们用智慧与汗水变为“可能”。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他们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行业,为产业发展开辟新空间。

赵伟丽:打造智慧化干散货码头

“从参加工作开始,我就想着要把学到的自动化知识应用到码头上,改变工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安全隐患大’的工作环境。”赵伟丽是山东港口青岛港干散货码头的一名技术负责人,公司主要从事铁矿石、煤炭、铝矾土的装卸作业。近年来,传统的作业模式已很难实现码头环保、效益提升。因此,服役近30年的设备自动化改造这道难题,摆在了赵伟丽面前。


(资料图)

为了取得技术突破,赵伟丽和团队成员们把铺盖卷搬到港上,一个一个动作、一个一个参数去比对。调设备、查线路,赵伟丽每天要多次爬上40多米高的门机。2年多来,团队梳理了1000多个控制线路,完成了近千项控制程序开发,码头作业效率较以往提升20%、压减人员370名,每年可节支增效6000多万元。

孙志辉:屡次突破焊接技术“坚冰”

前不久,冰轮环境HD宽温域离散余热相变提质离心机组获2023中国制冷展“工业热泵”品类金奖。这套机组可为能源结构调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也是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运营部电焊工孙志辉带领团队在践行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完成的又一次技术挑战。

创新来自苦干。在孙志辉脸上、胳膊上,满布着大小不一的疤点、伤口,仅一条胳膊,就有三四十个疤点。“做好焊接这份工作,只有下苦功。没有这些疤点,就没有今天的我。”凭着这股钻劲儿狠劲儿,他的焊接技术水平逐步提升,屡次突破焊接技术“坚冰”,成为公司拥有专业焊接资格证书最多最全、技能水平最高的金牌技师。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孙志辉每年独自承揽的高难度生产任务产值近1000万元,焊接的产品遍布世界各地。

于江涛:为炼油装置装上虚拟现实软件

带领团队完成200多项创新课题,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一项为企业创效过亿元。这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联合装置车间技术员于江涛近年来的成绩单。“我们新时代产业工人就应该有新形象、新风貌,要会技术、有技能,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他说。

在工作中,于江涛发现企业减压装置系统设备多、流程长,每年抽真空蒸汽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为此,他反复试验、大胆创新,成功改造这一系统,第一年就为企业节约蒸汽8000多吨。在全国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他独创的“虚拟现实软件在炼油装置应用”系统一亮相,就赢得一致好评。这套系统是他耗费十年心血结出的硕果,为掌握3D绘图制作软件,他常常自学到深夜,设计图纸5000余张,能铺满两个篮球场。

温广勇:让78台老旧拉丝机“浴火重生”

在泰山玻璃纤维满庄生产基地,1000多台拉丝机24小时不间断工作,它们是生产玻璃纤维的核心设备,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设备动力部部长温广勇是这些设备的总管家。

“以前有种声音说,维修工就是换件工。听到这话,我心里很难受。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搞明白设备运行逻辑,我们才不会受制于设备、受制于人。”自此,温广勇一边学英语以便看懂设备说明书,一边把工作中遇到的故障点、故障原因以及维修技巧都整理成册。最终,拉丝机出现问题再也难不倒他,同事们给他起了个有趣的别称:拉丝机维修“活字典”。

2017年,老厂区停了一批设备,温广勇萌生了升级改造的想法。数据不够,就去测量、测绘;专业人员缺乏,就去其他专业组招兵买马……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了废旧拉丝机改造项目,让78台濒临报废的拉丝机“浴火重生”,为企业创造效益2580余万元。

(大众日报记者 刘一颖 通讯员 刘晓林 报道)

x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