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点 >

天天速看:徐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治理,推动河南乡村振兴

来源:大河网 发表日期:2023-04-21 03:20:00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河南农村基层组织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治理乡村过程中,守初心、担使命,治理结构多元协同发展趋势明显、治理方式和手段不断优化升级、治理的领域和层次逐渐走向全面深入,尤其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务求脱贫实效,为乡村振兴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乡村要振兴、要实现改变,在实践中治理水平仍需提高,厘清当前农村基层组织治理能力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对实现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一、河南农村基层组织治理能力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


(资料图片)

组织结构不平衡,干部能力与时代要求差距大。根据河南省委组织部数据统计,河南农村基层组织干部年龄多集中在45岁以上,文化程度多集中在初高中学历。基层组织队伍的知识结构单一、老化,缺乏对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相关经济、科技、法律等知识的了解,对上级文件精神的理解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不强,政策水平低,无法有效应对新形势新要求,死法准确做到上情下达。面对新形势下的网上办公和网上便民服务大趋势,既无法有效应对村民复杂的利益诉求,也难以迎合新时代服务群众的要求,难以跟上时代发展要求。

协同机制不健全,治理主体作用发挥程度低。在河南农村基层治理过程中也探索总结了诸如“乡村多元联动”、“基层网格化管理”等模式,但各类村级组织融合度和协同性不高,不同程度存在各自为政、“选择性”参与和“三元权益博弈”现象,找到夯实基础与增强协同、稳定秩序与激发活力之间的平衡互动点十分必要。基层组织对党务党建工作和其他经济发展工作认识不足,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不够融洽,关注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政治生活意识不足,导致基层组织信任度下降,治理主体作用弱化,一定程度上容易滋生矛盾,出现治理困境。

利益整合功能不强,助推经济发展能力弱。面对各种矛盾和具体事务,少数干部存在逃避心理,缺乏带头意识,甚至出现与民争利、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此外,基层组织在政治资源、物资、文化资源占有上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办公经费不足、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导致利益整合不到位、服务群众执行力不足问题的出现。村“三委”及干部个人对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摸不清、对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吃不透,缺乏推动土地流转的观念,更缺少统筹和盘活全村资源、带动村民致富的意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发展集体经济工作进程中受能力和财力上的限制、村民参与村务没有相应报酬、部分村务不及时不全面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责发挥欠缺等,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给整体的乡村治理带来巨大影响。

功能定位不明晰,联系群众、凝心聚人作用小。对如何发展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能力缺乏思想上的重视和准备,对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具体工作流程认识不到位,不知道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实施。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少数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工作上不挑头,在群众心中威信不高,进而导致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出现弱化、虚化甚至边缘化现象。一些基层党员党性不高、纪律不严,不了解群众需要解决的切实问题,基层组织发动农民群众参与的能力欠缺。很多农村中虽然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但缺乏统一规划,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主要群体来自党员干部和从事公益岗位的贫困户,导致时常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的状况,没有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二、提升河南农村基层组织治理能力优选路径

强化教育培训,加强人才储备,优化农村基层组织队伍结构。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首先要强化对基层干部队伍的培训,创新教育活动方式方法。针对当前农村党员干部现状,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分类培训和菜单式培训,实现对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全覆盖,特别是拉高村支书和村主任这一特定群体的教育培训层次。邀请党校、高校知名教师、行业专家、农业技术人员、致富能手进行授课或经验介绍,结合现代化技术手段,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用技能相结合,不断增强教育实效,促使党员干部的电脑操作、政策理论水平等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相适应。其次是严格选人用人。各级党委应树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年轻化、知识化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之间内在契合的理念,选优配强基层组织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适当放宽招考年龄、扩大任用名额,特别优秀的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干部优先选拔到乡镇领导班子,对基层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和综合治理能力的党员加以重用,对综合素质高且受群众拥护的年轻党员选拔到基层干部队伍中,激发党员干部工作热情的同时合理调整基层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干部队伍。第三,整体优化农村基层组织建构体系。推荐选拔年轻干部,尤其是选准用好村支书,将本村的优秀年轻党员、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人员等各类人才作为农村干部选拔任用的人选,做足农村基层干部储备,优化队伍结构、强化梯队建设,整体提升基层组织治理队伍综合治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建立健全第一书记派驻的长效工作机制,通过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促使年轻党员干部在指导和帮助基层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锤炼战斗力和执行力,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突出政治功能,理顺权责关系,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各级组织应在明确各自权限职责的前提下,着力构建“一主多元”协同治理组织体系。一是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级事务运行机制,夯实党组织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核心功能,加强其对村“两委”及其他组织的带领,夯实基层党组织在深化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抓党建促治理、强党建促振兴。压实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强化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吸纳党员干部、乡村能人、退休教师等人群,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教育相结合,强化对乡村不同人群的思想政治教育,巩固共同思想基础。二是明确职权划分,构建协调配合机制。明晰各级组织权限和职责划分,推动村党支部回归基层党建主业,村民委员会回归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集体经济组织回归集体资产运营管理职能,促进各级基层组织权责统一。加强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工作,突出体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统领功能,保障基层党组织重大事项上的决定权、建议权和推荐权的同时,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负责农村各项事务,指导并支持其他两委及相关社会团体、组织工作的重要作用。三是激发自治活力。基层自治过程中坚持用情用心、依法守法原则调解村民矛盾和社会纠纷,增强法制宣传和思想道德教育,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者统一,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切实发挥好村委会这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重要作用,支持和组织村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强化其管理公共事务和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满足村民日益增加的合理化诉求。

强化组织引领,整合乡村资源,增强基层组织引领作用。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要进一步提升领导力,增强创新发展意识,提高自身的经济功能。一要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党对农村经济的领导是党在乡村治理中的经济基础。进一步拓宽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力的途径,探索成立集体经济发展合作社的新型合作化道路,以“党支部+产业”的方式带动集体经济发展,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影响力和发展力。二要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推进乡土人才回归。准确制定“一村一品”规划、重点和发展方向,抓好资金、土地和人等关键环节,把“三农”工作队伍组织和发动起来,统筹协调好村内外人财物资源。积极搭建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吸引农民工、大学生群体返乡创业,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要素、新动力,同时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本土人才向乡村聚集,实现“能人”个人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为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三是打造良好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吸引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的广泛参与。驻村书记、村“两委”干部要树立干事创业的意识,做乡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充分准备好科技、人力资源、金融资本等核心要素的转移,科学准确定位农村发展优势和特点,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和市场化水平,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农村品牌,打通国有资本、社会资本等外来资本与农村集体经济的联通渠道,引导外来资金投资,促进河南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制度建设,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效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要建立健全现代农村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从而确保农村社会的有序运行和稳定。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财政保障机制。对日常开支、重大活动开支、服务群众专项等各项开支的设置做到科学规范,细化完善经费保障增长的措施办法,优化报酬待遇,切实提高并落实现任村支书及其他村干部的经济待遇,提高离职村干部的生活待遇,减少村干部后顾之忧,不断增强村干部的获得感与归属感。二是持续坚持民主原则,强化民主意识。健全和完善选举制度,在选举过程中坚持公正公开、民主决策,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健全民主议事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重大问题上要让村民知情、经村民讨论,调动村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做到群众意见能表达、想法有人听、监督能到位、批评能落地。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广泛运用大数据、5G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村务、政务、党务等信息与服务在线化水平,让广大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责任督导。建立党员管理长效机制,解决好流动党员问题,推进网络党建的开展,持续坚持党员管理严格化、规范化。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考核激励方法,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对考核细则、奖惩措施等进一步完善和明确,营造创先争优的积极氛围。抓好督导检查工作,构建监督—检查—考核的全链条问责机制及村务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村监督委员会职责以及群众监督的重要性,提高群众对党务工作参与度的同时做到对基层组织的有效监督。

【作者:徐汇,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2021CKS049)阶段性成果 】

x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