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速讯:文旅业态助力城市更新:路径与建议
(资料图)
本报记者 鲁 娜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刘士林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厉新建
问:在城市更新进程中,无论是北京、上海等城市搭建文化消费新场景、打造老城区文化消费体验新地标,还是西安等城市以沉浸式互动体验激活文化IP、拓展新场景应用,这些通过多产业、多领域融合互通形成多元休闲消费业态的城市,其成功的共性是什么?
刘士林:共性可以归纳“守正求变”,即在坚守自己的传统上创新求变。比如,北京自明清以来就是一座消费型城市,当下正在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既有众多的历史文化消费场所和特色品牌,也需要有更多的文化空间来实现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目标,北京的文化娱乐场所群就很容易找到土壤。上海作为近现代中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交融的集散中心,有包括咖啡文化在内的城市基因,同时作为当今中国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大都市,小马路咖啡就容易形成气候。西安作为汉唐两朝的都城,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和文化,但过去关于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主要是在史书、诗词中呈现的,需要比较专业的学习才能进入其中。长安十二时辰采用悬疑剧的叙述方式,破除了呆板的“历史书写”,“奇中有正”,因此赢得了众多粉丝,很好地营销了城市。
厉新建:这些城市成功打造多元文旅业态的共性在于业态的生活化、场景化、集群化和沉浸式,突出了小空间的大影响。生活化的业态可以有效激活庞大的大众消费市场,场景化的产品可以有效激发大众消费的欲望,集群化的布局有助于显著降低消费信息搜索成本和消费的可达性,沉浸式的模式有助于显著改善消费体验质量。
问:对于多元文旅业态赋能城市更新和促进城市文旅产业提质升级,如果只提一条建议,您的建议是什么?
刘士林:加强调查研究,了解真实的现状,把握真正的问题,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为各地的规划布局、各类投资主体和广大从业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厉新建:建议从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角度重视存量闲置资源的盘活问题,给多元业态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通过激发市场活力的方式推动城市更新高质量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