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观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丨转化一项技术成果 掌握一个产业制高点
【资料图】
03:27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14日讯 天然气裂解过程中,产生出4个碳原子的副产品,被称为“碳四”,继续深加工后能衍生出几十种高端化工产品。如今山东成功打破碳四分离技术的国外垄断,并不断深耕产业链下游产品,为高端化工转型持续提供新动能。
橡胶轮胎、建筑材料、亚克力、电子电器、涂料、润滑油、纤维……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都是丁烯和丁烷的衍生物,它们混合分布在液化石油气中,需要利用“碳四分离技术”提取。这项技术曾经被国外高价垄断,而现在国内40多家石化企业采用了烟台大学的专利技术。山东东明梨树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涛说:“通过近十年的运行,烟台大学的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简单、能耗低、产品纯度和收率高等特点。而且技术转让费是国外技术的十分之一。”
突破这项分离难题,烟大碳四团队用了十多年的时间。烟台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碳四团队负责人任万忠说:“课题的来源是企业当时面临的一个技术难题,因为经费少,检测手段也简陋,我们取了一个数据的话就得30多个小时,我们人吃住都在实验室。”
烟台大学第一代碳四成员历时6年多,积累了大量基础数据,并顺利通过小试,然而交给企业的时候他们却不买账。烟台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碳四团队成员许文友说:“中试或者产业化没走完,所以他不认为你是一个技术。”
在当时,高校想要建一套中试装置,所需要的场地、资金、设备、技术都无法满足,科研团队陷入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共性难题。高校教师善于解决微观的科学难题,但没有工业转化能力;企业有硬件条件和工业技术,但基础研究能力弱,这种矛盾被形象地称为“死亡之谷”。烟台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碳四团队负责人任万忠说:“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找了设计院,相当于把我的知识产权的40%出让给他,用这40%来买我们大学当中工程经验的不足的补充。”
设计院有丰富的工程数据和经验,双方又花了一年多时间不断完善小试数据,通过计算机模拟,直接放大了一万多倍,并一次性投产成功。截至目前,团队仅这一项技术的专利转让费就有4000多万。烟台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碳四团队负责人任万忠说:“就是那种自豪感和兴奋感,等你做完这个以后,你每再做一个有这种想法,我能工业化有多好。”
体会到了成果转化的价值,更看到了高校的短板,团队决心要从学院派向工业化转型。不依赖设计院,独立做放大试验,他们投入了1000多万,搭建了4套中试装置。并在学校的支持下,从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引进了10几名具有工程技术背景的新成员。烟台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碳四团队成员李彦君说:“在(中试)运行的过程当中,比如说泵不太好了,然后或者是有一个堵的问题,怎么解决,及时沟通。工程人员的介入,他会解决我们在中试过程当中的一些实际的问题。”
打破了技术、设备、人才这三大主要壁垒,烟台大学碳四团队的成果转化能力和效率明显提升,目前团队拥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还独立获得第二十届中国发明专利金奖。